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对山东段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基于EKC曲线理论的实证分析    

Pollution control effects of the east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f Shandong: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EKC cur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远书[1,2] 籍国东[3] 罗忠新[3] 罗敏[4]

LIU Yuan-shu;JI Guo-dong;LUO Zhong-xin;LUO Min(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1,China;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enter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Beijing 100038,China;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ant 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Research Centre for Policy and Technology of Office for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Beijing 100038,China)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监管中心,北京100038 [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4]南水北调工程政策与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内蒙古一湖两海等典型湖泊水资源综合保障关键技术及示范”(批准号:2019YFC0409202)。

年  份:2020

卷  号:30

期  号:10

起止页码:73-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属于跨流域与跨区域复杂系统污染治理问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污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败。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相关理论,选取2003—2017年南水北调山东段沿线枣庄、济宁、泰安、莱芜、临沂、菏泽6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COD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与人均GDP数据进行拟合研究,通过对比东线区域内外的EKC曲线,实证分析了东线治污对南水北调山东段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东线治污模式。结果表明:①沿线区域内6市的工业废水与人均GDP的EKC曲线均呈“倒N”型曲线;枣庄市和莱芜市的工业COD与人均GDP的EKC曲线分别呈“倒U”和“U”型,其他市均呈“倒N”型曲线;临沂市的工业氨氮与人均GDP呈现“N”型,其他市均呈“倒N”型。②区域内的工业废水、COD及氨氮排放量与经济EKC曲线均呈“倒N”型,而区域外均呈现“N型,“倒N”型反映目前区域内的工业排放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开始减少,而“N型”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外的污染排放仍在不断增大,污染治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这表明区域内的工业排放控制时间早,效果好。③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同期均明显低于区域外,而区域内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13.5%)却高于区域外(12.4%),反映出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加快提升了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实现了环保治污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山东省在治污实践中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鼓励公众参与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共治先进模式,使区域内环境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引领东线治污更早跨越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壁垒,进入区域可持续发展轨道。

关 键 词:东线治污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治污模式  

分 类 号:X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