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供需视角的河南省耕地多功能评价与优化  ( EI收录)  

Multi-function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Demand and Suppl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丁扬[1] 李抒函[1] 文雯[2] 姜广辉[1]

ZHOU Dingyang;LI Shuhan;WEN Wen;JIANG Guanghui(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Hena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Zhengzhou 450016,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2]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郑州450016

出  处:《农业机械学报》

基  金: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科研项目(2019-319-9)。

年  份:2020

卷  号:51

期  号:11

起止页码:272-2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耕地多功能评价供需混淆的问题,提出了耕地多功能供需理论框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计算耕地多功能指数,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多功能供给需求空间差异,参考国家战略需求并以平衡供需为目标提出了耕地优化路径。结果表明:耕地多功能供给表现为其输出的产品和服务能力,耕地多功能需求是指人类对耕地所提供的各项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量;供给和需求均可分为生产、经济、生态、社会保障和景观文化5种功能。2017年河南省耕地多功能供给(多功能指数为0.678)相较于需求(多功能指数为0.723)表现出滞后性,其中仅景观文化功能为供过于求,且生态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失衡的城市数量最多。耕地多功能供给和需求总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格局,豫东南部耕地多功能供需相对平衡,半山区耕地多功能供需失衡明显。根据国家战略规划与耕地多功能供需差异,将耕地优化路径分为功能转化、供给提升、耕地储备3种类型。本研究因地制宜地划分了耕地利用优化类型,可为实现区域耕地“三位一体”发展提供支撑。

关 键 词:耕地多功能评价  供给  需求  全排列多边形  河南省  

分 类 号:F30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