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Trends of burden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China,1990-2017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晨冉[1] 孟显峰[2] 王春平[3] 刘世炜[4,5]

Wang Chenran;Meng Xianfeng;Wang Chunping;Liu Shiwei(National Center for Women and Children's Health,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81,China;Weifa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eifang 261061,China;School of Public Health,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Health Risk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Healthy Shando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Prediction and Governance of Major Social Risks,Weifang 261053,China;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Tobacco Control Office,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 [2]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1061 [3]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领域健康风险协同创新中心“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61053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北京100050

出  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310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721)。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10

起止页码:1703-17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研究开放数据,利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IH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IHD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2017年,IHD的YLD率、YLL率、DALY率分别为74.2/10万、2057.2/10万、2131.0/10万。YLD率为女性高于男性,YLL率和DALY率则为男性高于女性。与IHD有关的24种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导致DALYs、PAF、DALY率排名前5位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1642.9万人年、54.6%、1163.1/10万)、高LDL-C(1394.1万人年、46.3%、987.0/10万)、钠摄入过多(1090.0万人年、36.2%、771.1/10万)、吸烟(864.7万人年、28.7%、612.2/10万)、坚果摄入不足(745.2万人年、24.8%、527.6/10万)。IHD DALY率由1990年1116.4/10万增至2017年2131.0/10万,增长率为90.9%。与1990年相比,2017年15~49岁和≥70岁人群IHD的YLD率增加,且≥70岁人群YLD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4%)高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0.2%)。但YLL率和DALY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6%、0.6%)低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1.3%、1.2%)。与1990年相比,2017年归因于加工肉摄入过多(929.7%)、高糖饮料摄入过多(822.7%)、高BMI(327.3%)的DALYs增幅较大;PAF值增幅最大的为高糖饮料摄入过多(400.0%)。2007-2017年,有8种IHD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上升,7种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下降。结论IHD所致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70岁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IHD对男性患者的影响主要为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对女性主要为失能所致负担。加强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吸烟和改善不合理膳食习惯等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控IHD的优先措施。

关 键 词:缺血性心脏病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5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