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淮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时空分布与驱动模式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driving models of agricultural grey water footprint efficiency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岩[1,2] 童国平[1] 王蕾[3]

CHEN Yan;TONG Guoping;WANG Lei(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Research Cent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Teachers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出  处:《水资源保护》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0YJA63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7140312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K20140980)。

年  份:2020

卷  号:36

期  号:6

起止页码:60-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_E2019_2020、IC、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运用灰水足迹效率测算模型对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时空分布研究,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将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因素分解为农业经济效应、化肥强度效应、灰水产出规模效应、农业环境效应和耕地资源效应等5个因素,并对淮河流域各地级市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驱动模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都有显著的提升,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最高,其次是安徽省和江苏省,河南省最低;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因素中,农业经济效应、灰水产出规模效应和耕地资源效应为正向效应,化肥强度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为负向效应,其中农业经济效应是提升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最关键的驱动因素;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驱动模式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效应单因素驱动模式I、灰水规模产出效应单因素驱动模式Ⅱ、双因素驱动模式Ⅲ和三因素驱动模式Ⅳ共4类,对于不同驱动模式的地区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关 键 词:农业灰水足迹  灰水足迹效率  驱动模式  淮河流域

分 类 号:TV213.4] F323.2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