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石制品的剥片与修理技术
Core reduction and tool modification,a case study on lithic technology of Shuidonggou Locality 7,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NIU Dongwei;PEI Shuwen;WANG Huimin;GAO Xing(Institute of Nihewan Archaeology,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4;Key Laboratory of Vertebrate Evolution and Human Origins,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4;CAS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Life and Paleoenvironment,Beijing 100044;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Yinchuan 750001)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石家庄050024 [2]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3]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4]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750001
基 金: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S2014B0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资助(XDB26000000)。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3
起止页码:367-3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_E2019_2020、IC、JST、RCCSE、RWSKHX、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水洞沟遗址是中国较早发现并且最早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因其出土较多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过渡期特征的石制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SDG7)出土的石制品材料为基础,主要从石核剥片策略和工具修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石器技术的分析研究。石核、石片以及工具的分析显示,SDG7存在两大石器技术体系:一是中国北方常见的占主导地位的石片石器技术,该技术不存在剥片前对石核的预制过程,而是以简单剥片石核、大量的不规则石片以及修理程度较低的工具为代表,少量采用优质原料精致加工的工具类型体现出旧石器时代晚期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二是Levallois-like石叶技术,以少量的Levallois-like石核(扁脸石核)为代表,与SDG1、SDG2(CL5a)以及SDG9出土的同类石核呈现技术理念的一致性,该技术以剥离较大尺寸的石叶/长石片为目的,且均具有台面的预制修理和剥片面的维护现象,应为外来的技术体系。SDG7石器技术的分析可为水洞沟遗址区技术演化序列的构建、整体文化面貌的揭示以及技术变化原因的探讨提供新的材料和参考。
关 键 词: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 石核剥片 工具修理 石器技术
分 类 号:K871.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