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刺血疗法临床效应特征及作用机制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bloodletting and proposed ways of mechanism researc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孟英[1] 朱梓烨[2,3] 朱洁妤[2] 杨培钰[2] 王欣君[2,3]

MENG Ying;ZHU Zi-ye;ZHU Jie-yu;YANG Pei-yu;WANG Xin-jun(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School of Regimen and Rehabilit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南京210023 [3]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南京210023

出  处:《针刺研究》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o.2018VJX065);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课题(No.201910315009Z);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课题(No.201910315138);高等教育改革课题(No.NZYZYXPPJG 2017-07、NZYZYXPPJG 2017-08)。

年  份:2020

卷  号:45

期  号:10

起止页码:835-8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根据刺血疗法操作特点、作用部位和效应部位,将刺血疗法的临床效应特征分为局部点效应特征、远部点对点效应特征和特殊点对面效应特征3类。刺血疗法的局部点效应机制研究以局部微循环为主,炎性物质变化、症状的改善均为继发性变化;远隔部位的点对点效应可从经络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学说进行研究;特殊点对面效应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多重机制。对于刺血疗法机制的研究,当从具体的刺血方法、疾病、效应特征入手,不应一概而论。

关 键 词:刺血疗法 效应特征  作用机制  研究思路  

分 类 号:R245.3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