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Evaluation mode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power in academic journals and its appli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余菁[1] 邬加佳[2] 莫传伟[3] 王维佳[4] 孙慧兰[1] 徐杰[1]

U Jing;WU Jiajia;MO Chuanwei;WANG Weijia;SUN Huilan;XU Jie(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74 Zhongshan RoadⅡ,Guangzhou 510080,China;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Center for Journal Publishing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600 Tianhe Road,Guangzhou 510630,China;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12 Jichang Road,Guangzhou 510405,China;Library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74 Zhongshan RoadⅡ,Guangzhou 510080,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51008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器官移植》编辑部,510630 [3]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5 [4]中山大学图书馆,510080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基  金: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8年科研课题(20180210);2018年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基金(201808)。

年  份:2020

卷  号:31

期  号:9

起止页码:1075-10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以广东省公开发行的17种学术期刊为调研对象,评析学术期刊移动传播效果,为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将期刊情况、网站情况、微博使用情况、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入驻数据库客户端情况和期刊自有App等数据代入已构建的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评价模型,分析和探讨媒体融合下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据学科分类将期刊分成社科期刊组和科技期刊组,比较两组期刊移动传播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17种学术期刊中,移动传播指数较高的是《电镀与涂饰》《体育学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器官移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提示此类期刊的移动传播力较强。由于学术期刊移动传播指数的二级指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该指数也是动态变化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组别之间的移动传播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构建的传播模型受学科因素的影响小。【结论】此评价指标模型同时具有动态变化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是可操作且科学合理的,能够明确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工作的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关 键 词:学术期刊  移动传播指数  传播力 评价模型  

分 类 号:G237.5] 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