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细观结构识别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Identific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icrostructures in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Concre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HEN Yanjun;ZHANG Huan;PAN Jia;LUO Tao;ZHANG Kaifeng;WANG Xu;HAO Jianshuai(School of Geology and Environment,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G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oal Green Min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65,China;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Xijing University,Xi’an 710123,China;China West Construction North Group Co.,Ltd.,Xi’an 710065,China)
机构地区:[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54 [2]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西安710065 [3]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4]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西安710123 [5]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西安71006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333);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资助项目(2019KJXX-04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Q5124)。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10
起止页码:3055-30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混凝土因水泥浆体与集料材料特性差异,胶结过程中易在集料-浆体接触带出现界面过渡区(ITZ)。前期大量研究表明:ITZ是混凝土损伤、断裂最先发生区域。本文全面归纳ITZ微-细结构及微观力学识别技术,梳理现阶段识别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借此展望下阶段精确识别ITZ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现浇混凝土成型、水化、硬化微-细观过程分析,从ITZ微-细观结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混凝土ITZ形成机制及主控指标;为更好认知ITZ微-细观多尺度特性评价,开展了国内外代表性ITZ结构模型归纳分析,并探究各模型的核心思路及适用范围。本研究可为系统掌握混凝土ITZ识别技术、形成机制及评价模型提供全面借鉴作用。
关 键 词:界面过渡区(ITZ) 混凝土 识别技术 微-细观模型 形成机制
分 类 号:TU52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