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    

Near-Infrared-II Fluorescence Probes Based on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桑若愚[1] 许兴鹏[1] 王其[1,2] 范曲立[1] 黄维[3]

Sang Ruoyu;Xu Xingpeng;Wang Qi;Fan Quli;Huang Wei(Key Laboratory for Organic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s,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electronic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Institute of Flexible Electronics,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南京210023 [2]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3]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西安710072

出  处:《化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602112,21674048);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课题(No.OPSKLB202006)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78

期  号:9

起止页码:901-9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荧光成像凭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诸多优势在重大疾病的诊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nm)荧光成像存在组织穿透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可以极大地减弱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和自发荧光,从而显著提升成像深度及成像效果.在众多NIR-II荧光探针中,有机小分子由于具有毒性低、代谢快等优点正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以近年来NIR-II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发展为主体,概括了提升探针荧光量子产率的策略,分别就可激活型、多模态成像型和诊疗一体化型NIR-II荧光探针进行分类讨论,系统介绍了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针对NIR-II荧光探针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有机小分子 可激活探针  多模态成像  光学治疗  

分 类 号:O65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