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21例分析    

Programmed Death-1 Inhibitors-induced Bullous Pemphigoid in 21 Ca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思哲[1] 何春霞[1] 左亚刚[1] 晋红中[1]

LI Sizhe;HE Chunxia;ZUO Yagang;JIN Hongzhong(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Der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Diseases,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PUMC Hospital,CAMS and PUMC,Beijing 10073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国家临床免疫研究中心,北京100730

出  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94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92166)。

年  份:2020

卷  号:42

期  号:5

起止页码:603-6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与文献报道的PD-1抑制剂诱发BP病例,总结PD-1抑制剂诱发B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70.9±9.7)岁(56~86岁)。原发肿瘤以恶性黑色素瘤(38.10%)与肺癌(33.33%)为主,开始用药到诊断BP平均时长为(49.1±23.7)周。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下水疱(76.19%)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8.24%),直接免疫荧光表现为补体C3(95%)与IgG(75%)在基底膜带呈线性沉积,血清抗体多数表现为抗BP180-NC16A抗体阳性(84.21%)。主要治疗手段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也有突出表现。结论皮肤科及肿瘤科医师应当了解PD-1具有诱发BP的风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纳武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单抗  大疱性类天疱疮

分 类 号:R758.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