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情感劳动理论视角下社交机器人的发展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秀[1]

机构地区:[1]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出  处:《青年记者》

基  金:中华女子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社交机器人情感劳动研究”(编号:KY2020-0306)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0

期  号:27

起止页码:81-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RWSKHX、核心刊

摘  要: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R·霍赫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首次提出了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理论,此后各领域学者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在研究社交机器人与人类用户之间的传播现象时,将社交机器人作为传播主体来看待,采用“遵照一定规则表达适当情感的行为”的情感劳动定义①.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劳动即“社交机器人遵照规则表达适当情感的行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向人类表明身份的聊天类社交机器人,即一种存在于社交媒体中与人类进行交互并参与社会交往的拟人化算法智能体.为便于表述,以下将“聊天类社交机器人”简称为“社交机器人”.

关 键 词:社交机器人  智能体 规则表达  传播现象  拟人化 社交媒体 情感劳动  传播主体  

分 类 号: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