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河治理新思路:构建智能化储水、储能综合体    

New Idea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Building an Intelligent Water Storage and Energy Storage Complex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方行明[1] 王璐[2] 杨万东[3] 鲁玉秀[2]

FANG Xing-ming;WANG Lu;YANG Wan-dong;LU Yu-xiu(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Sichuan, China;School of Applied Econom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4 [2]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3]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西部论坛》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90031)。

年  份:2020

卷  号:30

期  号:5

起止页码:57-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_E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根据黄河治理现状提出黄河治理优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旨在充分发挥黄河自身的潜力,努力实现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并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精细化管控,以求保持黄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实现黄河自身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满足区域用水需求。借鉴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引流的原理,根据黄河水势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变化,在黄河中上游汛期引流并筑坝储水、储能。创新储水、储能模式,借助先进的抽水蓄能电站原理,将西北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转换成水能储存,构建储水、储能的综合体,形成水资源和能源生产循环系统,实现对黄河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并根据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来调节供水或供能,既可缓解汛期的洪水压力,又可在干旱年份或枯水季节供水、供能,缓解旱情。通过使用5G、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整个流域各河段的水情进行监测和调控,以实现流量的稳定管控,避免负面效应的发生。

关 键 词:黄河 储水 储能 综合体  循环  

分 类 号:F127] F06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