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洱海鱼类多样性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FISH DIVERSITY IN ERHAI LAK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舒璐[1] 林佳艳[1] 徐源[1] 曹特[2] 封吉猛[3] 彭作刚[1]

SHU Lu;LIN Jia-Yan;XU Yuan;CAO Te;FENG Ji-Meng;PENG Zuo-Gang(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Fish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Chongqing 400715,China;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2,China;Yunnan Dali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Dali 671000,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3]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大理671000

出  处:《水生生物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204)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4

期  号:5

起止页码:1080-10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洱海鱼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洱海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方法。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洱海16个采样点中获得可检测的9个采样点数据,共检测出17种鱼类,其中土著种5种、外来种12种;鲫(Carassius aurat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环境DNA宏条形码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鱼类监测方法,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其可用于快速检测洱海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关 键 词:环境DNA宏条形码  无创采样  物种检测  鱼类多样性

分 类 号:S93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