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    

Chinese guidelin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ult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version 2020)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无[1] 侯明[2] 胡豫[3]

无;Hou Ming;Hu Yu(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Qilu Hospital,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22)

机构地区:[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250012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

出  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8

起止页码:617-6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一、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目前国内尚无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外报道的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1,2],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略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该病临床表现变化较大,无症状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发生。老年患者致命性出血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年轻患者。部分患者有乏力、焦虑表现。ITP主要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3]。

关 键 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破坏 免疫耐受性 内脏出血 主要发病机制  育龄期女性 年轻患者  巨核细胞

分 类 号:R558.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