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GUAN Weibing;LIU Kai;SHI Wei;XUAN Fujun;WANG Weidong(College of Marin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Huai'an Suz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Ltd.,Huai'an 223218,China;Yinchuan Kehai Biotechnology Co.,Ltd.,Yinchuan 750000,China;Jiangsu Synthetic Innovation Center for Coastal Bio-agriculture,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Bioresources of Saline Solis,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Yancheng 224051,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Aquatic Chemistry/Key Laboratory of Drink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201306 [2]淮安市苏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淮安223218 [3]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银川750000 [4]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盐城224051 [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基 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07201004⁃002,2014ZX07405⁃003);中缅生态饮用水安全示范合作项目(GJHZ201985)。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16
起止页码:5451-54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1世纪是渔业的世纪。中国和世界水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为人类应对食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传统的水产业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稻田其氮素的流失亦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源于复合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的缺陷,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必须从优化复合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着眼。采用优化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模式,如综合水产养殖则可以大大提高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利用率。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科学的复合生态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稻渔共生模式,可采取稻鱼、稻蟹、稻虾等多种共作形式;二是稻田作为湿地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模式,属于异位处理形式;三是将稻渔共生和水产养殖相耦合的模式,尤其是与多种水产养殖形式结合或与复合水产养殖系统相结合,甚至是与农牧系统相结合。这第三种稻渔共作模式又称为陆基生态渔场,具有高产、高品质、高生态可持续性等特点,应加强对该创新养殖模式中有机碳、氮、磷等营养收支平衡和循环利用的相关机制以及复合生态系统对外源营养输入的整体响应机制开展研究。概括而言,尾水排放是传统池塘养殖中氮源的主要流失途径,颗粒物吸附沉降是池塘养殖中磷源的主要流失途径,而系统中的碳源则主要是通过鱼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消耗。基于生态循环的"稻渔共生-池塘复合生态系统"则恰好可以解决这三大类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高效保持和利用问题,实践业已证明该复合系统拥有较高的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稻渔复合生态系统的创新模式因其特有的生态循环机制及系统的高弹�
关 键 词:稻渔综合种养 稻渔共作 复合生态养殖 复合生态模式
分 类 号:S96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