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非正式环境规制能否降低碳排放?——来自环境信息公开的准自然实验
Does Inform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Hua;FENG Feng(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 211815;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
机构地区:[1]南京审计大学商学院,南京211815 [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分权下绿色悖论的形成机理、效应评估与疏解路径研究”(7170307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境分权下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评估与减排政策研究”(2017M61021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视角下江苏碳排放的长效治理机制研究”(16GLC005)。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8
起止页码:62-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现有关于碳减排的文献主要关注政府自上而下的正式环境规制,然而忽视了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对部分城市进行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依托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理论,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法估计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的影响,以考察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不仅验证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策略,也彰显了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作用。经过共同趋势、安慰剂、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城市、西部城市、环保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的样本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信息公开通过缩小规模效应、优化结构效应和提升技术效应等渠道降低了碳排放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多元碳排放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证证据,论证了非正式环境规制在碳减排中的重要性。
关 键 词:非正式环境规制 碳排放 环境信息公开 协同控制 双重差分法
分 类 号:F06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