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    

Risk factors of thrombus formation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for CRT in cancer pati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荣华[1] 何佩仪[2] 杜萍[2] 柳建华[2] 罗卓鹏[2] 周薇[1]

LI Ronghua;HE Peiyi;DU Ping;LIU Jianhua;LUO Zhuopeng;ZHOU Wei(不详;School of Nursing,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Guangdong,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510000 [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510000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

基  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6111181942734)。

年  份:2020

卷  号:36

期  号:16

起止页码:2309-23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特点、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定期血管彩超检查85例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访至患者拔管并记录血栓发生情况,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高(51.8%);多为无症状者(9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置管静脉血流速度(OR=0.880,P=0.007)、年龄(OR=1.052,P=0.044)、D-二聚体(OR=1.001,P=0.037)。ROC曲线分析,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取截点值11.99 cm/s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500,特异度是0.805,ROC曲线下面积0.681;D-二聚体取截点值为313.5μg/L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795,特异度是0.683,ROC曲线下面积0.730。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且以无症状者居多,易漏诊。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年龄、D-二聚体是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置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11.99 cm/s、D-二聚体高于313.5μg/L的患者应早期监测、定期彩超复查,必要时可预防性采取抗凝措施。

关 键 词:肿瘤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CRT)  高危因素

分 类 号:R473.73[护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