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洞庭湖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in Dongting Lake region wit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Sheng;LI Tao;PENG Zhong-hua;HUANG Zong-sheng;QI Zeng-xiang(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School of Architecture,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Hunan,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02,China)
机构地区:[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长沙410004 [2]南华大学建筑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4]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阳55000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8008);国家林业局“十三五”重点学科基金项目([2016]2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3439)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31
期 号:8
起止页码:2687-26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绿地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空间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平衡及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潜在生物多样性、形态空间格局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识别生态源地及计算栅格单元的基本生态阻力;利用夜间灯光指数修正基本生态阻力;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加权评价模型,对源地的聚合度、离散度及廊道的生态连接贡献度进行评价;利用结构特征指数对综合网络、"源-汇"潜在网络及规划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源地空间分布不均衡,林地、灌丛与水域三者面积之和占源地总面积的95.9%,位于研究区中部的洞庭湖湿地生态风险较高;源地离生态网络系统中心位置越近及到其他源地的平均最小累积阻力越小,聚合及离散的优势越强;高生态质量源地周围的中、高生态质量源地分布越密集,其聚合度、离散度越高;廊道离高生态质量的源地越近,表现为生态连接贡献度越大;林地、灌丛,尤其是河道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连接作用;"源-汇"规划绿道对"源-汇"潜在生态廊道形成了良好补充,与"源-汇"潜在网络相比,综合网络的α、β、γ、ρ指数分别提高123.1%、25.8%、26.2%、74.6%;与"源-汇"规划网络相比,α、β、γ、ρ指数分别提高了190.0%、31.1%、32.5%、114.6%。本研究结果能为洞庭湖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绿地生态网络 源-汇 潜在廊道 规划绿道 综合评价法 洞庭湖区
分 类 号:P901[地理科学类] TU98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