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微型注塑聚丙烯/聚酰胺6共混体系的取向形态演变和力学性能  ( EI收录)  

Orientation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icro-Injction Molded Polypropylene/Polyamide 6 Blen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中国[1] 杨丽岩[2] 杨其[2] 张鑫[1] 贾仕奎[1]

Zhongguo Zhao;Liyan Yang;Qi Yang;Xin Zhang;Shikui Jia(National and Loc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Slag Com 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anxi Unir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College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Materials Engineering of China,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机构地区:[1]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渣综合利用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陕西汉中723000 [2]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出  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  金:陕西省教育厅基金(20JK0564);陕西理工大学人才启动基金(SLGRCQ2001)。

年  份:2020

卷  号:36

期  号:7

起止页码:118-1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和高压毛细管流变仪详细探究了微型注塑过程中加工参数的变化和分散相PA6的引入对聚丙烯(iPP)/聚酰胺6(PA6)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形态分布、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高压毛细管流变仪数据表明,PA6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共混体系的剪切黏度。相对于普通注塑成型,在微型注塑成型中较高的剪切力和冷却速率能够诱导分散相PA6由球形到棒状或纤维状结构的演变。在微型注塑iPP/PA6样品中,无论是在中心层还是取向层都形成了形态良好的PA6纤维;随着注射速度的提高,微型注塑样品内部的β晶含量从22%提高到33%(iPP),以及PA6纤维的直径逐渐得到细化,由2.38μm缩减到0.36μm。此外,在微型注塑过程中,PA6分散相的加入能够降低分子链的取向程度,从0.91降低到0.88,而原位PA6纤维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P/PA6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从34.2 MPa左右提高到37.5 MPa。

关 键 词:微型注塑  剪切流动场  取向分布  结晶行为  

分 类 号:TQ320.6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