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环境协同共治模式何以可能:制度、技术与参与——以农村垃圾治理的“安吉模式”为例    

Re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governance Model:Institution,Technology and Participation--Taking the“Anji model”of Rural Garbage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溢轩[1] 童志锋[2]

HU Yi-xuan;TONG Zhi-feng(Center for Studies of Sociological Theory&Method,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School of Law,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Hangzhou 310018)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2]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8ZDA1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政策制定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4BSH133)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0

卷  号:47

期  号:3

起止页码:88-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农村环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互动,具有高度的复合型特征,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了一个兼具"应然"与"实然"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路径需要承担过高的行政成本,而以社会为主体的治理路径则面临内部动力疲软、外部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迈向环境协同共治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浙江省安吉县在农村垃圾治理的实践中,首先从路径设计、工作机制、长效管理入手,构建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以此保障了治理的规范性;其次,通过引入专业化、标准化的处理技术与市场服务,破解了困扰垃圾处理的多项技术难题;最后,在挖掘与整合村庄内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激发了村民自治组织及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实现了多方参与的常态化。"安吉模式"的核心特点在于,依靠制度、技术与参与要素,有效地将政府、市场、社会等涉及农村环境公共利益的相关主体衔接起来,实现了治理的高效性与持续性。在总结"安吉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治理理念的培育、治理主体的责任划分、治理规则的多元整合与治理工具的灵活运用等四个层面提出构建农村环境协同共治模式的基本要素,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治理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 键 词:农村环境问题 环境协同共治  垃圾治理 “安吉模式”  

分 类 号:C911[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