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treated with“xiao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董华[1] 张建明[1] 胡伟[2] 倪光夏[2]

DONG Hua;ZHANG Jian-ming;HU Wei;NI Guang-xia(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zhou 213000,Jiangsu Province,China;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苏常州2130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南京210029

出  处:《针刺研究》

年  份:2020

卷  号:45

期  号:8

起止页码:652-6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9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5 mg,每日1次,共治疗21 d);治疗组给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印堂、内关(双)、三阴交(双)、百会、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测定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3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率,以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34/4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及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及P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9.51%(8/41),对照组复发率为50.00%(17/34),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明显改善PCIV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近、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关 键 词:小醒脑开窍针刺法  眩晕 后循环缺血

分 类 号:R24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