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累积动态及其种间氮素竞争关系    

Dynamics of N acquisi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its interspecific N competition in a wheat-faba 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振洋[1] 吴鑫雨[1] 汤利[1] 郑毅[1,2] 李海叶[1] 潘浩男[1] 朱东宇[1] 王静静[1] 黄少欣[1] 覃潇敏[1] 肖靖秀[1]

LIU Zhen-yang;WU Xin-yu;TANG Li;ZHENG Yi;LI Hai-ye;PAN Hao-nan;ZHU Dong-yu;WANG Jing-jing;HUANG Shao-xin;QIN Xiao-min;XIAO Jing-xiu(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Yunnan Open University,Kunming 650599,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2]云南开放大学,云南昆明650599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11,31560581);云南农业基础联合专项(2018FG 001-071)。

年  份:2020

卷  号:26

期  号:7

起止页码:1284-12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小麦//蚕豆间作地上部的氮含量和吸收量,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的氮吸收累积特征,解析间作小麦和蚕豆种间氮素竞争关系。【方法】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种植模式(单作小麦,单作蚕豆及小麦//蚕豆间作)及4个氮水平(N0,N1,N2,N3),其中小麦的4个施氮量依次为0、90、180、270 kg/hm2,蚕豆的4个施氮量依次为0、45、90、135 kg/hm2。测定了单间作小麦和蚕豆的产量、地上部氮累积含量,利用Logistic模型模拟小麦蚕豆的氮吸收关键参数及氮吸收动态,分析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氮素竞争关系。【结果】小麦//蚕豆间作整体平均提高小麦产量33.4%(除N3外)、降低蚕豆产量20.7%,N0和N1水平下,间作具有显著产量优势。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间作条件下小麦的氮吸收高峰比蚕豆晚1219天。4个氮水平下,间作主要提高了小麦最大氮累积量(A)、最大氮吸收速率(Rmax)和初始氮吸收速率(r),却降低了蚕豆的A、达到最大氮吸收速率所需的时间(Tmax)和Rmax。在营养生长阶段,小麦的氮素竞争力低于蚕豆,施氮可提高小麦的氮素吸收量。从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共同作用角度分析,N0、N1和N2水平下,间作分别提高小麦的Rmax 34.1%、44.6%和21.0%。因此,当小麦达到氮吸收高峰后,间作分别提高小麦氮吸收速率和氮素累积量15.1%48.4%和9.2%28.9%,却降低蚕豆氮吸收速率和氮素累积量7.3%28.4%和7.9%14.0%。此时,间作小麦氮素竞争力大于蚕豆,在N1水平下小麦的氮素竞争力最强。【结论】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小麦的初始及最大氮素吸收速率(r和Rmax),提高了小麦生殖生长阶段的氮素吸收和累积,是间作小麦产量优势的基础。优化氮肥投入量,可调控小麦和蚕豆的种间竞争及互补关系,是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形成、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关键。

关 键 词:小麦蚕豆间作 产量优势  LOGISTIC模型 氮吸收关键参数  氮素竞争力  

分 类 号:S512.1] S6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