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与内在机制实证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Generating Factors and Internal Mechanisms of Post-Truth Ev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江凌[1] 谭香苹[2] 陈柳蓉[2]

Jiang Ling;Tan Xiangping;Chen Liurong(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上海200240 [2]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40

出  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132)。

年  份:2020

卷  号:50

期  号:3

起止页码:101-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IC、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主要包括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舆论氛围、网络舆论空间包容异议程度、受众追寻真相意愿和不同意见的非理性或情绪化表达。后真相事件的生成机制是:个人从不同信源获取信息,非权威来源信息可能加剧个人情绪化;网络舆论氛围会对个人判断产生影响,特别是以情感为导向的网络舆论通过不断扩散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壁效应”,使得网民基于自己的立场、信仰、价值观尤其是情感因素,不愿意接受他人不同观点,从而助长情绪化言论的蔓延。而不被“沉默的螺旋效应”作用的网民则迫切希望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见,表达异议时呈现出更高的情绪化倾向。与此同时,信息渠道多元化导致信息碎片化、可信度降低,网络舆论复杂多变,导致网民怀疑事件真相。他们容易受“弱者情结”和个人权利诉求、利益诉求的支配,加剧个人的情绪化表达。为此,政府、媒体、受众三方主体需要合力规避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和蔓延,防范其风险和危害。

关 键 词:后真相事件  信源 网络舆论 因子分析  生成因素  内在机制  防范与规避  

分 类 号: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