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TIAN Mengyun;WU Changjun;LIU Ya;PENG Haoping;WANG Jianhua;SU Xuping(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Surf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机构地区:[1]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213164 [2]常州大学光伏科学与工程江苏协同创新中心,常州213164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1035;51671036)。
年 份:2020
卷 号:34
期 号:17
起止页码:17067-170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工作通过磁控电弧炉制备了一系列Co x Mn 2-x CrFeNi(x=0.25—1.75)高熵合金,并利用XRD、SEM、EDS、DSC等手段研究了这些合金在铸态、800℃和1000℃退火720 h后的相稳定性。研究发现,Co含量不低于15%(原子分数)的Co x Mn 2-x CrFeNi合金在铸态及800℃和1000℃退火720 h后均为FCC单相。铸态Co 0.25 Mn 1.75 CrFeNi为FCC+BCC两相,但经800℃或1000℃退火720 h后,该合金中的BCC相消失,Cr元素富集,转变为FCC+σ相。在800℃退火720 h后的Co 0.5 Mn 1.5 CrFeNi不仅从FCC基体中析出了σ相,还析出了富Cr的BCC相。DSC测试表明,FCC相的开始熔化温度随Co含量的增加而升高;σ相将在1097~1120℃分解。此外,基于TCFE数据库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虽然通过计算可以较准确地预测FCC相的稳定性,但是不能准确地预测BCC相和σ相的稳定性。也就是说,Co-Cr-Fe-Mn-Ni体系中σ相和BCC相的热力学模型参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 键 词:Co-Cr-Fe-Ni-Mn 高熵合金 退火 相稳定性 Σ相
分 类 号:TG113.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