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微塑料对水中铜离子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 ( EI收录)
Sorption Behaviors of Copper Ions and Tetracycline on Microplastics in Aqueous Solu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XUE Xiang-dong;WANG Xing-yuan;MEI Yu-chen;ZHUANG Hai-feng;SONG Ya-li;FANG Cheng-ra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Key Laboratory of Recycling and Eco-treatment of Waste Biomass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23,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23 [2]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617);浙江省嘉善县科技计划项目(2019D02);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教研项目(2019yjskj02)。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8
起止页码:3675-36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微塑料作为载体可与水中重金属、抗生素结合进而形成复合污染,这改变了污染物原有的环境行为与危害性.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作用途径与机制是评价其环境风险及毒理学机制的前提.目前有关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颗粒作为代表,研究了微塑料在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中对Cu^2+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并就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分别对TC和Cu^2+表现出更大的平衡吸附量;复合体系中,GPPS对Cu^2+和TC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HDPE,且2种微塑料的吸附能力均较单一体系有所提高.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微塑料吸附过程的描述更为合理,吸附过程可划分为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2个阶段.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更符合实验情形.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对Cu^2+和T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178、0.257、0.334和0.194μmol·g-1,而在复合体系中,相应的饱和吸附量则分别增大至0.529、0.411、0.471和0.341μmol·g-1.表面形态特征及化学官能团的不同是导致GPPS和HDPE吸附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体系pH影响微塑料和吸附对象的存在形态及表面电性,继而影响平衡吸附量.环境温度在15~35℃范围时,提高温度不利于微塑料的吸附.Cu^2+和TC在共存条件下可产生协同效应,络合物的形成及相互间的桥接作用使得二者更易于被微塑料吸附.
关 键 词:微塑料 吸附 铜离子 四环素 模型
分 类 号:X1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