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浅谈深水块体搬运复合体的结构、成因分类以及识别方法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eep-Water Mass-Transport Complexes:Structures,Genetic Classific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秦磊[1,2] 毛金昕[1,2] 倪凤玲[1,2,3] 徐少华[1,2] 李小刚[1,2] 蔡长娥[1,2] 尚文亮[1,2] 刘家恺[1,2]

Qin Lei;Mao Jinxin;Ni Fengling;Xu Shaohua;Li Xiaogang;Cai Change;Shang Wenliang;Liu Jiakai(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Complex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China Petroleum&Chemical Corporation Jianghan Oilfield Branch,Qianjiang Hubei 430050,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430050

出  处:《地球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供源速率的侧向差异对地层叠加样式的控制——以珠江口盆地SQ13.8为例”(编号:41902114);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强制海退体系域的地震响应临界条件及其控制因素”(编号:YKJCX1920113)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35

期  号:6

起止页码:632-6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全球普遍发育的块体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单元,广泛分布在大陆边缘和陆相湖盆中。系统认识块体搬运复合体有助于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和评价海底工程地质风险。典型的块体搬运复合体由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区和趾部挤压区3个部分组成,三者在顺坡搬运过程中,存在由头部到趾部依次演变的关系。基于沉积物搬运过程和不同阶段流体性质,将块体搬运复合体分为滑动岩、滑塌岩和碎屑岩3类,分别对应搬运过程的弹性形变、弹性和塑性形变以及塑性形变阶段。块体搬运复合体在三维地震平面图通常可根据其沉积物的流动方向(顺坡方向)依次识别出头部陡崖、体部滑塌褶皱和趾部挤压脊等构造单元,剖面上以弱—中振幅反射和丘状—长条状外形为特征,具有不规则顶底界面。测井上块体搬运复合体具有顶底界面突变的曲线响应。露头上块体搬运复合体通常具有一种或多种沉积构造,比如块状构造、滑塌褶皱和泥质撕裂屑等。块体搬运复合体与浊积岩的主要区别在于块体搬运复合体整体以"冻结式"搬运沉积,具有"长条形—似扇形"的斜坡组合形态,垂向上沉积厚度大,无明显粒序分异特征,地层倾角常大于浊积岩沉积地层。

关 键 词:深水块体搬运复合体  沉积结构  成因分类  识别标志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