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靶向生物钟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与疾病治疗    

The Screening of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Targeting the Circadian Systems for Disease Treatm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焦雄[1] 孙琛[1] 刘畅[1]

JIAO Xiong;SUN Chen;LIU Chang(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98,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南京211198

出  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771298,No.31800992,No.8180051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80554,No.BK20180577)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36

期  号:7

起止页码:734-7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PUBMED、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生物时钟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的相关证据显示,生物时钟的紊乱导致了包括自身免疫病、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等许多病理状况。而相关研究表明,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作用于生物钟系统使机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这些小分子化合物通常通过调节节律系统中的重要元件,进而增强机体的生物节律或修复紊乱的节律。因此,将昼夜节律系统作为药物靶点,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例如作为一种时钟信号分子的褪黑素,常被考虑用于治疗失眠等疾病。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调控节律表型的药物,在此情况下,蛋白激酶抑制剂是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中的一类有效地引起较大时相延迟的化合物。而其他小分子除了作为免疫调节剂的ROR激动/抑制剂以外,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十分有限,多数仅限于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已发现的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系统具有调控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并简要归纳了其筛选策略,为开发靶向作用于昼夜节律系统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生物钟 小分子化合物 筛选策略  

分 类 号:Q29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