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智能开采透明工作面地质模型梯级优化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cascade optimization of geological models in intelligent mining transparency working fa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建远[1] 刘文明[1] 朱梦博[1,2] 余北建[3] 王一[3] 张泽宇[4]

CHENG Jianyuan;LIU Wenming;ZHU Mengbo;YU Beijian;WANG Yi;ZHANG Zeyu(Xi'an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Coal Technology&Engineering Group Corp.,Xi'an 710077,China;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13,China;Yangquan Coal Industry(Group)Co.,Ltd.,Yangquan 045000,China;Shanxi Xinyuan Coal Co.,Ltd.,Yangquan 045499,China)

机构地区:[1]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13 [3]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045000 [4]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045499

出  处:《煤炭科学技术》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807804,2018YFC0807806)

年  份:2020

卷  号:48

期  号:7

起止页码:118-1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煤矿智能开采工艺与装备对于地质条件适应性不足,亟需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构建高精度透明化的煤层地质模型。以山西某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为例,选择陷落柱、断层、褶曲等较为发育的XY-S工作面,利用勘查、生产阶段获取的地质数据,递进式构建了设计阶段的黑箱模型、掘进阶段的灰箱模型、回采前的白箱模型和开采中的透明模型;以XY-S工作面总长7400 m掘进巷道、1470 m推采范围的实测数据作为统计依据,对不同模型的地质建模精度进行实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①煤层底板标高的建模误差:黑箱模型10~20 m(仅有钻探数据时)、5~10 m(钻探+三维地震),灰箱模型和白箱模型0~5 m,透明模型0~1.0 m;②断层、陷落柱的控制程度:槽波解释的3条落差为1.5 m以上断层验证可靠,直径为20 m以上陷落柱的解释准确率平均75%,但是槽波探测的陷落柱范围明显偏大、推断的异常区偏多;③煤厚预测误差:主采煤层平均厚度2.70 m,黑箱、灰箱、白箱模型煤厚预测最大误差为1.5 m、均方误差0.5 m左右,透明模型的煤厚预测误差小于0.30 m,但是可统计的实证点偏少。按照智能开采工作面地质模型梯级构建的思路,智能开采前白箱模型的建模精度只能满足自适应截割模拟开采的需求,急需研发随采智能探测、孔中地质雷达、视频煤岩识别等新技术新装备,实现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为煤矿智能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关 键 词:智能开采  透明工作面  地质模型 梯级优化  地质信息透明化  

分 类 号:TD6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