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退化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机制与途径
Systematic Restoration for Degraded Grasslands:Concept,Mechanisms and Approach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DeLi;WANG Ling;XIN XiaoPing;LI LingHao;TANG HuaJun(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Ec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Environment,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3)
机构地区:[1]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长春130024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0520)。
年 份:2020
卷 号:53
期 号:13
起止页码:2532-25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草地是地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多功能生态系统,长期以来过高的家畜数量使草地超载过牧,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草地的生态稳定性产生负向作用,导致世界及我国的草地出现普遍性退化。草地退化是制约草地实现生产、生态功能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使退化草地恢复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科学与技术挑战。迄今对草地恢复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这些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且实践多于理论研究,尚未形成有共识的草地恢复理论。只有深刻认识草地恢复的过程、机制及途径等理论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建立其相关的技术基础,进而研发出行之有效的草地恢复技术。本文作者针对草地恢复问题,分析总结了以往建立的草地恢复模型,即恢复演替理论、阈值模型、选择状态模型及过滤模型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即通过构建基本的草地关键组分(植被-动物-微生物的营养级物种与优势种)激发草地生态(跨营养级的养分-水分联系、地上-地下耦合等)的自组织过程,实现以系统稳定平衡和多功能协同为目标的恢复方式。草地的系统性恢复强调:恢复目标是接近或达到新的稳定平衡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保证维持草地主体功能即可。草地的恢复方式是从营养结构到生态过程和多功能的“系统化”,实际上是从“系统”角度定义、实施草地恢复;草地结构的恢复,即需要恢复草地的优势种或营养级物种,以此构建的生物多样性、食物网或生态网络之框架;草地过程的恢复是实现其自组织性,即依赖草地的内源动力,促发草地过程“自然地”达到稳定状态,这种内源动力源于草地系统存在的生物组分,由于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而产生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反馈;草地功能的恢复主要是恢复草地的多功能(产品生产与�
关 键 词:草地 退化 恢复 系统性恢复 营养级构 生态过程
分 类 号:S812.6[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