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褐飞虱趋光性的最佳波长研究    

Study on Optimal Wavelength of Nilaparvata Lugens(Sta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保宏[1] 罗定荣[2] 刘师佳[1] 罗华影[1] 吴莉君[1] 凌和平[3] 王占[3] 陈军民[3]

HUANG Baohong;LUO Dingrong;LIU Shijia;LUO Huaying;WU Lijun;LING Heping;WANG Zhan;CHEN Junmin(Anhui Scicncc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Susong Forecast Station 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Rice and Cotton,Susong 246500,China;Changzhou Jin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Jintan 213200,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2]宿松县稻棉病虫测报站,安徽宿松246500 [3]常州金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坛213200

出  处:《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基  金: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X2017042,Xj201530);安徽科技学院植物保护重点学科项目(AKZDXK2015C04)。

年  份:2020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18-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目的:以2代褐飞虱为例,探究不同波长对不同虫态不同性别的褐飞虱趋光性的影响,并确定2代长翅型成虫(♀♂)、2代短翅型成虫(♀♂)的趋光性和2代5龄若虫(♀♂)趋光性的最佳波长。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340、345、350、355、360、365、370、375、380 nm等9个波长处理来模拟测定大田自然散射光,分别对长、短翅型雌雄成虫(♀♂)和雌雄若虫(♀♂)的影响。结果:2代5龄褐飞虱雌雄若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以及2代长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的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均为360~365 nm;2代5龄褐飞虱雄若虫、2代长翅型褐飞虱雄成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雄成虫均比其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具有较强的趋光性;2代褐飞虱趋光性强弱依次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结论:不同虫态和性别间的2代褐飞虱趋光性略有差异,不同虫态的雄性褐飞虱均比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较强的趋光性;其趋光性强弱依次均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但其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集中在360~365 nm。

关 键 词:褐飞虱 趋光性 最佳波长  

分 类 号:S47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