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6年12月青岛一次持续重污染天气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severe air pollution event in Qingdao in December 2016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樊丹丹[1] 屈文军[1] 高山红[1,2]

FAN Dandan;QU Wenjun;GAO Shanhong(Department of Marine Meteorology, College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Key Laboratory of Physics and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Education, Qingdao 266100, 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学系,山东青岛266100 [2]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海洋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专项(2017YFC1404200,2017YFC1404100);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SF111066)。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71-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选取2016年12月17—22日青岛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利用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数据对此次过程中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场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观测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达5 d以上,其中19—21日为重污染天气(PM2.5日均质量浓度ρ>150μg·m^-3)。根据气象场和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此次污染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7日02时—19日08时为青岛污染物累积阶段,研究区受西南风控制,PM2.5质量浓度逐渐上升,700 hPa等压面上高空槽的维持及槽前持续的南风、西南风有利于污染物累积,同时近地面相对湿度增加,是此次持续性重污染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19日09时—20日20时为青岛污染维持加剧阶段,相对湿度大、风速很小,污染物扩散条件差,PM2.5质量浓度最高;20日21时—22日08时为青岛污染消散阶段,青岛对流层中下层及地面风速均增大并产生弱降水,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和湿清除,PM2.5质量浓度逐渐降低。WRF-Chem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主要气象要素和青岛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山东省内污染物排放贡献了青岛PM2.5的49.5%;污染物跨省输送对此次污染事件也有重要贡献,其中来自研究区以南的安徽和江苏的排放对青岛PM2.5的贡献率可达25.5%。

关 键 词:重污染天气  PM2.5 WRF-Chem  大气传输 青岛  质量浓度  

分 类 号:P732[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