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    

Rising Power's Path S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Chan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杰进[1,2]

Zhu Jiejin(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at Fudan University;Fudan Institute of BRI and Global Governance)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2]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出  处:《世界经济与政治》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AZD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年  份:2020

期  号:6

起止页码:75-1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中国发展进程的加速,推动国际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是否创立新国际制度以及是否对既有国际制度进行重新解释和应用,可以将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分为替代、叠加、转换和偏离四种类型。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制度变迁”理论,作者指出霸权国的制度否决能力与既有国际制度的弹性空间是影响崛起国选择制度改革路径的两大条件要素,并以此解释了2008年以来中国在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货币体系、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开发银行四个议题领域所采用的国际制度改革路径之间的差异。在主权信用评级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强,主权信用评级制度的弹性较小,这促使中国采取了叠加型的改革路径;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强,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制度弹性较大,这促使中国选择了偏离型的改革路径;在区域贸易协定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弱,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本身的制度弹性较小,这促使中国选择了替代型的改革路径;在多边开发银行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弱,同时世界银行制度本身的弹性较大,这促使中国采取了转换型的改革路径。

关 键 词:国际制度改革  霸权国否决能力  国际制度弹性  渐进制度变迁  改革路径  

分 类 号:D8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