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湿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from Perspective of Dampness-toxicity Plagu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ENG Wenke;ZHANG Junhua;YANG Fengwen;HUANG Ming;MIAO Qing;QI Wensheng;WANG Yuguang;LIU Qingquan;ZHANG Boli(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1617;Xiyua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301617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基 金: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2020YFC0841600)。
年 份:2020
卷 号:61
期 号:12
起止页码:1024-10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梳理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对比分析我国近20年经历的较大疫病,认为2019年12月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以"湿毒疫"论治。随着疫情的蔓延,病例数逐渐增多,病患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逐渐清晰,发现此次疫病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发热者多身热不扬、干咳、乏力,伴恶心、呕吐、便溏、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普遍腻,具有明显的湿毒裹挟之症,病位在肺与脾。多数患者发病缓慢,潜伏期长,症状相对温和,少数患者可迅速发展为痰瘀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等证,此期重症转危重症呈现黏腻胶着、缠绵难愈的典型湿毒特点,病毒转阴后的恢复期多呈现邪气留恋、余热未清的特点,尤其是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组织损伤的修复需要很长时间。比较分析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为近代流行疫病多湿,此次疫情尤为明显。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注意在化湿解毒、辟秽化浊的基础上因证施治。
关 键 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湿毒 中医证候
分 类 号:R259[中西医结合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