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智能化放顶煤开采的精确放煤控制技术  ( EI收录)  

Intelligent precise control technology of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fa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守祥[1] 张学亮[2] 刘帅[2] 徐国清[3]

ZHANG Shouxiang;ZHANG Xueliang;LIU Shuai;XU Guoqing(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Beijing Tiandi-Marco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Co.,Ltd.,Beijing 100013,China;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2]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3]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804306);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重点资助项目(2018ZD006)。

年  份:2020

卷  号:45

期  号:6

起止页码:2008-20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BSCO、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引入电液控制系统后,实现了定时放煤和记忆放煤。要适应顶煤层地质变化,还需要引入放煤过程全方位监控技术和装备,实时监测放煤前、放煤中和放煤后的顶煤层静态和动态变化情况,精确控制放煤过程,做到随放随探,才能保证回采率和煤质的最优平衡。首先分析放煤过程监控的技术难点,在于放煤时煤岩粉尘造成视觉成像的信号严重衰减;其次根据放煤量数据判断煤矸放落比例的信号处理时间要求达到秒级,才能满足“见矸关门”决策对控制放煤实时性的要求。按照放煤过程分“放煤前、放煤中和放煤后”3阶段采用不同的感知技术和装备,放煤前采用支架顶梁前部安装透地雷达测量顶煤厚度作为放煤量的基准;放煤中采用在支架顶梁和掩护梁结合处安装三维雷达扫描未放顶煤空间,测量出剩余顶煤体量,与放煤前的放煤量基准进行比对,来确定放煤过程何时终止;放煤后将识别后部刮板运输机上已放落的煤炭体量和煤矸比例,提高煤矸检测的鲁棒性。放煤前测量煤层厚度的雷达采用超宽带无线脉冲信号,能够穿透3~6 m的煤层,测量煤层厚度精度达到厘米级;放煤中对顶煤体量的动态变化检测采用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能够满足空间测量范围、精度和处理实时性要求;放煤后对煤矸的识别采用高清宽动态摄像机辅以透尘光源,通过图像灰度卷积来计算煤矸混放比例参数,用以判断全煤下放、煤矸混放和全矸下放的3个过程数字量化问题,实现实时反馈控制精确放煤。通过放煤前、中和后3阶段的技术综合,研制相应的传感装备,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给工作面自动化系统,经过系统数据计算分析和智能化处理,把放煤控制决策数据发送给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对应支架的放煤口大小及时调整和关闭控制。经过具备条件的智能化综放工作�

关 键 词:综放工作面 智能开采  精确控制 煤矸识别  放煤3阶段  放煤3过程  

分 类 号:TD67] TD823.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