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深埋复合式衬砌隧道二衬分担比研究    

Study on Secondary Lining Sharing Ratio for Deep-buried Composite Lining Tunn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建[1] 杨新安[1] 蔡键[2] 杨帆[2]

ZHOU Jian;YANG Xin-an;CAI Jian;YANG Fan(Key Laboratory of Road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f MO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China;Zhejiang Wenzhou Shenhai Expressway Co.,Ltd.,Wenzhou Zhejiang 325000,China)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 [2]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公路交通科技》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336);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研计划项目(2017038)。

年  份:2020

卷  号:37

期  号:5

起止页码:92-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PROQUEST、RCCSE、SCOPUS、核心刊

摘  要:为研究深埋复合式衬砌隧道二衬分担比,首先,介绍了基于"叠合梁"理论的初支与二衬荷载传递机理;然后,统计了31座隧道120个断面围岩与初支及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围岩压力与围岩级别、埋深等参数的相关性,系统分析了经验公式计算的深埋隧道围岩压力与实测值的差异性;最后,将运用修正的"叠合梁"理论计算出的不同围岩级别二衬分担比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叠合梁"理论计算二衬分担比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深埋复合式衬砌隧道围岩压力总体随着围岩级别或隧道埋深的增加而增加,而与隧道跨度﹑高度无明显联系;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程度从优到劣依次为:普氏理论、《公路隧道设计细则》(2010)、太沙基公式;《公路隧道设计细则》(2010)适用于埋深小于800 m的围岩压力预测;Ⅲ,IV,V和Ⅵ级围岩的二衬分担比多集中于20%~30%,30%~45%,40%~70%,隧道地应力高、围岩条件差以及初支未及时施作等因素可能是少数断面二衬分担比过高的原因;"叠合梁"理论计算的二衬分担比值受支护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甚微,而受初支厚度与二衬厚度的影响颇大,"叠合梁"理论不适用于IV级及以下围岩二衬分担比的计算,V和Ⅵ级围岩二衬分担比可按"叠合梁"理论计算值的70%预测。

关 键 词:隧道工程  二衬分担比  统计监测数据  复合式衬砌 围岩压力

分 类 号:U4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