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分析    

COUPLING ANALYSI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广兴[1]

Ma Guangxing(School of Marxism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64, China)

机构地区:[1]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64

出  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基  金:河南省科技厅2018年度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研究”(182400410447)。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3

起止页码:103-1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_E2019_2020、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究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将为今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统筹发展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格局演变分析,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均呈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总体快于乡村振兴,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2016年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为0.86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南阳市和商丘市的评价分值较低,分别为0.230和0.223。鹤壁市和郑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0.566和0.517。平顶山市的评价分值最低,仅为0.346。(2)2007—2016年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郑州市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其他各市不断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结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今后应针对地区优势,不断优化乡村建设规划,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

关 键 词: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持续健康发展  

分 类 号:F12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