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CHEN Lei;JIN Man;ZHANG Wei-Le;WANG Cheng-Xu;WU Yong-Bin;WANG Zhi-Zhong;TANG Xiao-Y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China;Shenzhen Institute of Molecular Crop Design,Shenzhen 518110,Guangdong,China;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China;Zoeve Seed Co,Ltd,Chengdu 610000,Sichuan,China)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2]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广东深圳518110 [3]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4]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基 金:中国博士后基金(2019M652920,2018M6330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1532)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6
期 号:7
起止页码:969-9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泛指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是稻田中的恶性杂草之一,在生产中可严重危害栽培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杂草稻的形态特性、落粒性、休眠性、耐逆性等方面概述其生物学特征。简要阐述了杂草稻起源于栽培稻的去驯化过程,分布范围涵盖世界稻作生产区,在我国杂草稻的发生分布不均,以江苏中南部以及广东的湛江等地最为严重。进一步分析了由于杂草稻导致对稻米产量、稻米品质以及稻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提出了杂草稻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合理耕作、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等方式,以便有效地控制杂草稻的发生与传播。
关 键 词:杂草稻 生物学特性 危害 防治措施
分 类 号:S511] S4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