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ozi’s Thought of "Dao" by Zhuangzi Schoo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威威[1]

Wang Weiwei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江淮论坛》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早期道家的天下观研究”(18BZX064)。

年  份:2020

期  号:2

起止页码:52-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老子思想中道与有、无、一、物的关系问题复杂难解,庄子及其后学已经致力于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道"的内涵。庄子认为道不是有,也不是无;庄子后学有以无、无有、至无为道的主张,使道变为纯粹的无。庄子思想中的"一"意为混而未分,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万物最本真的存在状态,但并非对生于道、没有分界的物之整体的称谓;庄子后学以"一"为道与物的媒介,"道生一"而"物得一"。庄子以道为"未始有物者",并进一步剔除附着于道之上的物的属性,庄子后学明确提出"物物者非物"命题。庄子及其后学以道为"形形者",又用精、气、物解释万物如何成形的问题,这一思路可用来解释《老子》第五十一章的"物形之"。

关 键 词:道  无  有  一  物  

分 类 号:B22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