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研究的主要理论演变与启示    

The Main Theoretical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Western Rural Geography Since 1990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忍[1] 陈燕纯[1] 张菁[1] 徐茜[2]

Yang Ren;Chen Yanchun;Zhang Jing;Xu Qia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Guangdong,Chin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Guangdong,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77,41801088,4140119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7010097)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4

起止页码:544-5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Citespace工具和文献归纳方法,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研究的热点及理论发展脉络。在全球化和逆城市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乡村地区普遍经历了发展转型与空间分化过程,其研究热点和主要理论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关注于乡村农业去中心化和逆城市化过程,延续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围绕农业经济展开的监管理论和根植于浪漫主义运动的乡村田园牧歌式理论主张占主导,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兴起了社会文化转向的"他者"研究;进入21世纪,在网络视角转向下,全球尺度的乡村分化及其内在机制的综合研究引起学界关注,研究议题及理论切入主要涉及全球乡村、乡村重构、乡村分化、多功能农业、舒适性迁移和创新理论等;近10 a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背景下,危机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得以较大关注,衍生出可持续生计、社区恢复力、脆弱性、生态经济、生物经济等的概念和理论主张。中国乡村地理的学科发展需集成多学科方法与理论,融合中西方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成果,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核心指导,全面深化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视角分析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空间的分化、重构、治理的过程、动力和综合效应及其优化调控机制,发展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关 键 词:乡村地理学  乡村转型 乡村重构  乡村治理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全球化  

分 类 号:K901.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