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Pathogenesis of Dry Ey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万晨阳[1] 张东蕾[2] 卢山[3]

WAN Chenyang;ZHANG Donglei;LU Sha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Liaoning Ho's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163,Liaoning,China;He Eye Specialist Hospital Co.Ltd.,Shenyang 114000,Liaoning,China)

机构地区:[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2]辽宁何氏医学院,辽宁沈阳110163 [3]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4000

出  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基  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2015060281)。

年  份:2020

卷  号:34

期  号:4

起止页码:36-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近些年来,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最普遍的眼科疾病之一。干眼症的症状主要为眼部的干涩感、异物感、灼热感、经常会伴随眼部有黏稠分泌物,由于睡眠质量差,用眼过度而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视力和正常生活。干眼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泪膜的不稳定性以及泪膜渗透压的增高,性激素水平的异常,眼部神经调节的异常,但是最近国内外将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热点放在了眼表炎症及眼表细胞的凋亡等方面,并且发现多种干眼症相关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表皮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等,还研究了多种干眼症相关的细胞凋亡因子如凋亡因子Bax、Fas和Fas L等。研究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可以更加明确干眼症的发病原因,对于临床上干眼症的检查,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都有很大的益处,且效果会更加明显,能更大程度地减轻干眼症患者的痛苦。现阶段干眼症的治疗方法多为人工泪液替代疗法和免疫抑制剂如0. 01%环孢素A,都只能改善眼表的症状,且刺激性很强,不易长时间使用。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干眼症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干眼症的全身症状也能有改善作用。其中包括单位中药的提取物治疗干眼症,古方加减治疗干眼症,辅助针灸、熏蒸、艾灸、雷火灸的方法治疗干眼症。因此,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来辅助治疗,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文就近些年来对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干眼症 发病机制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中医药 单味中药 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  

分 类 号:R276.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