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空基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及应用分析  ( EI收录)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perating range of air-based infrared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卫杰[1] 黄俭[2] 袁光福[2] 司文涛[2]

WANG Wei-jie;HUANG Jian;YUAN Guang-fu;SI Wen-ta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Beijing 101416,China;95859 Army Unit PLA,Jiuquan 735018,China)

机构地区:[1]航天工程大学,北京101416 [2]中国人民解放军95859部队,甘肃酒泉735018

出  处:《光学精密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605489);基础加强计划技术领域基金资助项目(No.2019-JCJQ-JJ-116)。

年  份:2020

卷  号:28

期  号:6

起止页码:1295-13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现有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影响因素考虑较少、难以准确评估系统探测能力及目标红外隐身效果的问题,开展空基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及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定义大气光谱透过率与作用距离的隐函数,基于大气垂直高度层上温度差异明晰光谱辐射强度分布模型,考虑目标红外光谱辐射线型特征推导大气透过率加权修正系数,进而构建了综合目标光谱辐射特性、大气温度和红外系统高度等多种因素的空基红外系统对点目标作用距离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类型空基红外系统的探测能力及不同类型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导弹、飞机类目标,采用大口径、长波段系统设计有利于提升空基红外系统对目标迎头方向探测能力,大口径中波红外系统对目标尾后方向探测能力更强;小尺寸、低表面发射率、低速飞行目标的红外隐身及突防能力更好,目标在平流层飞行时隐身性能要优于对流层和中间层飞行目标。

关 键 词:空基红外系统  作用距离  建模  隐身

分 类 号:V24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