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The Inheritance and Reform of Valu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颖霞[1] 马丁[2]

ZHAO Ying-xia;MA Ding(College of Business and Logistics,Baoding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Academic Affairs Office,Baod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机构地区:[1]保定学院商贸物流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2]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变革与传承研究”(HB18JY001)。

年  份:2020

卷  号:45

期  号:2

起止页码:86-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关 键 词:清末民初 中小学价值观教育  传统德育

分 类 号:G64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