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Ran Guangxian
机构地区:[1]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的无边界价值观管理研究”(19XSH003)。
年 份:2020
期 号:3
起止页码:68-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农村社区正趋向无边界社会,其场域及边界出现结构性变化,自然村(村民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变量,它所承载的自治期待及治理个性完全符合微治理的本土化要求,可推动微治理向自治与治理契合、供给与需求并举的理想状态发展。采取以自治为基、德法并用的融通策略,激活内外治理资源,从自治力、政治力、市场力、价值力方面促进多元化治理主体能动性提升,构建权利平等、服务协作、边界协同、安全闸阀的多元机制,以架构和拓展无边界的自治空间与行政空间。微治理的“微”度,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微观化,既揭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事务之微,又突显信息化时代治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之微,本土化逻辑使过去农村社区治理宏观性有余、微观性不足的困境顿解。微治理面临村落治理的本土性与社区治理的共在性交织,它只是“一核多元”治理框架下的微调整,需要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持续性支持,突出自治在场优先,进行无边界治理供给,因而绝不是建构一种独立排外、自我运行的闭环式治理,一切治理方式及手段都不能脱离国家制度、法律和规范的总体性制约。
关 键 词:微治理 场域 边界 本土化
分 类 号:C93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