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严重臭氧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 EI收录)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severe O3 episode in Chengdu and surrounding area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显玉[1] 易家俊[1] 吕雅琼[2] 刘志红[3] 王式功[1] 吕世华[1] 张小玲[1] 吴锴[1] 王浩霖[4]

YANG Xian-yu;YI Jia-jun;LU Ya-qiong;LIU Zhi-hong;WANG Shi-gong;LU Shi-hua;ZHANG Xiao-ling;WU Kai;WANG Hao-lin(Plateau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225,China;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ic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225,China;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 Studies,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4]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中国环境科学》

基  金:成都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8-ZM01-00037-SN);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214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TZ20182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621132)。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5

起止页码:2000-20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结合天气形势,地面观测资料和WRF-CMAQ模式,分析了2017年7月8~15日成都市一次罕见持续O3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量化了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四川盆地内O3及其前体物的区域传输和本地光化学反应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O3持续污染过程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内盛行偏东风,导致盆地东部城市群的O3及其前体物经区域输送到成都及周边地区,加之成都市出现小风、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进而形成,属于典型的传输性爆发污染.持续污染形成的主要物理化学机制体现为日间气相化学过程贡献为稳定的正值,加之输送过程贡献出现爆发式升高,进而导致近地面O3小时净增量迅速上升且高达50μg/(m^3·h),随之O3浓度迅速响应,产生爆发式增长.此外,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此次成都市O3持续污染的形成受区域输送影响较受本地光化学反应影响更为明显.O3污染爆发前上游地区高浓度O3及其前体物沿流场输送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不断积累,导致日间O3浓度不断升高.

关 键 词:臭氧 CMAQ 持续污染 过程分析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