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缅甸琥珀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  ( EI收录)  

Characterization of Burmese Amber with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白莹[1] 郑晓华[1,2] 尹作为[1]

BAI Ying;ZHENG Xiao-hua;YIN Zuo-wei(Gemological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School of Jewelry,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engchong 6791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云南腾冲679100

出  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24);中国地质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013-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CIGTXM-2019010)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5

起止页码:1473-14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INSPEC、JST、PUBMED、RCCSE、RSC、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琥珀是一种天然有机宝石,普遍具有荧光现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以缅甸琥珀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品种缅甸琥珀的荧光峰分布特征,并初步判断了血珀荧光峰红移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长波紫外光照下呈强蓝白色荧光的缅甸金珀、棕珀,三维荧光光谱中均含有一个荧光峰,荧光峰范围约在λex350~400 nm/λex400~450 nm,荧光主峰位于λex360 nm/λem425 nm,荧光强度大。在长波紫外光照下呈弱土黄色荧光的缅甸血珀,三维荧光光谱中荧光峰范围约在λex420~520 nm/λem500~580 nm,荧光峰分散呈多个小峰分布,荧光强度小。在氧化条件下加热金珀样品得到烤色"血珀"并对比加热前后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发现烤色"血珀"的荧光峰较加热前红移,荧光峰范围由λex350~400 nm/λex400~450 nm红移至λem480~530 nm/λem 520~570 nm,荧光强度极小,与天然血珀的荧光特征一致。结合红外吸收光谱测试,氧化作用使血珀及烤色"血珀"分子结构中含氧基团羰基CO浓度升高,羰基CO作为强助色基团,浓度升高与吸收强度增加使琥珀产生红色外观;同时作为得电子取代基,羰基CO会取代分子结构中的H原子与具有未键合的杂原子相连,产生n→π*1跃迁,使血珀荧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同时荧光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三维荧光光谱能够快速有效地表征缅甸琥珀的荧光现象,为研究琥珀荧光特征与分子结构提供新依据。

关 键 词:三维荧光光谱 缅甸琥珀  荧光特征  

分 类 号:O65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