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Ganjiang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威[1] 刘琪[2] 张婷婷[2] 孙雨琛[2] 何平[2] 纪磊[2] 张萌[3] 邓道贵[2]

YANG Wei;LIU Qi;ZHAGN Ting-ting;SUN Yu-chen;HE Ping;JI Lei;ZHANG Meng;DENG Dao-gui(Information Colleg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P.R.China;School of Life Scienc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P.R China;Jiang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s,N nchang 330029,P.R.China)

机构地区:[1]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2]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3]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

出  处:《水生态学杂志》

基  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842);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9169);安徽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项目(KJ2015TD001);国家水专项子课题-丰水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管理示范研究(2012ZX07501-001-06)。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2

起止页码:68-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究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质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2016年10月(秋季)、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和7月(夏季),对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季度调查。结果表明,赣江中下游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55属、95种。其中,绿藻门44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46.0%;硅藻门29种,占30.5%;蓝藻门15种,占16.0%。浮游植物密度为82.3×104~906.0×104个/L,平均值为315.0×104个/L。生物量为0.43~1.26mg/L,平均值为0.69mg/L。赣江支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546.0×104个/L,1.07mg/L)均高于干流(212.0×104个/L,0.52mg/L)。干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支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年均值分别为1.87和0.94,干流的H′值高于支流,而干流的D值低于支流。研究显示,赣江中下游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流的污染程度比支流更为严重。

关 键 词:赣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学评价

分 类 号:X8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