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Yan-peng;DING Hao-hao;ZOU Qiang;XIAO Feng;ZHANG Xiao-feng;WANG Wen-jian;GUO Jun;LIU Qi-yue(Tribology Research 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ction Power,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Technology Center,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Ltd,Ma’anshan 243000,China;Baowu Group Ma Steel Rail Transportatio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Ma’anshan 243000,China;Taiyuan Heavy Industry Railway Transit Equipment Co.,Ltd,Taiyuan 030032,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610031 [2]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0 [3]宝武集团马钢轨道交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00 [4]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太原03003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5455,51975489);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19YFH0094)。
年 份:2020
卷 号:49
期 号:5
起止页码:120-1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高速与重载铁路的发展,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问题变得更加显著,不仅影响乘车舒适度,增加维护成本,还会直接危害行车安全,目前尚无根本的解决办法。对国内外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形成机理、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形式有很多,根据疲劳裂纹在踏面下方萌生位置的不同,将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分为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次表面滚动接触疲劳和较深层次滚动接触疲劳。随着冶金和车轮制造技术的提高,由低周疲劳或棘轮效应造成的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成为主要的疲劳损伤类型。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研、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车轮材料、车轮既有损伤、线路条件、列车运行参数、轮轨间第三介质等方面对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减缓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具体措施。此外,探讨了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 键 词:列车车轮 滚动接触疲劳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裂纹扩展
分 类 号:TH1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