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Digital Dividend”or“Digital Divi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利[1,2] 冯大威[3] 易行健[1,2]

Zhou Li;Feng Da-Wei;Yi Xing-Jian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2]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 [3]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出  处:《经济学家》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常态下建立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研究”(15ZDA013);教育部课题“资产价值变动、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微观机理与实证检验”(18YJC790238)。

年  份:2020

期  号:5

起止页码:99-10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 键 词: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可得性  

分 类 号:F832[金融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