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79-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nd its Cause During 1979-2016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XU Jianwei;GAO Yanhong;PENG Baofa;WANG Xiaqing(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Hunan University of Art and Sciences,Changde 415000,Hunan,China;Hunan Provinc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Changde 415000,Hunan,China;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2]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常德415000 [3]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上海200438
基 金:中科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PCC2017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14)。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2
起止页码:234-2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青藏高原83个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1979-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高空要素场,从水汽输送角度进行初步解释,得到以下结论:(1)1979-2016年高原整体年总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5月降水显著增加,变化速率达到4.25 mm·(10a)-1,12月降水显著减小,9月降水先减小后增加。高原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年循环变化差异较大,根据分布型态和降水峰值的变化将11个气候区分为三类:降水峰值显著增大的气候区3个,包括藏南地区、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等半干旱区;分布型态显著变化的气候区4个,包括东喜马拉雅湿润区、横断山脉东南部湿润区和中北部半湿润、阿里干旱区;变化较小的气候区4个,包括祁连山半干旱区、柴达木干旱区和若尔盖湿润区和果洛半湿润区。(2)从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来看,5月大部分站点的降水呈增加趋势,中部站点变化显著。12月大部分站点的降水呈减小趋势。(3)5月、9月和12月水汽输送通量散度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5月南亚夏季风的提前、增强,导致高原西南季风加强,进而导致高原5月降水增加。12月东亚500 hPa高度存在气旋式环流异常,导致高原上空北风分量增强,向高原输送了更多干冷空气,从而导致12月高原降水减少。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降水 气候区 水汽输送通量
分 类 号:P467[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