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抑菌活性研究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Different Polar Extracts of Alcohol Extract from Moringa oleifera Leav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丽虹[1,2] 刘阳[1,2] 姜圆圆[1] 刘枭[1] 张志豪[1]

WANG Li-hong;LIU Yang;JIANG Yuan-yuan;LIU Xiao;ZHANG Zhi-hao(School of Life Science,Synergy Innovation Center of Biological Peptide Antidiabetics of Hubei Province,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Biological Peptide Antidiabetics of Hubei Province,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223,Hubei,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3,Hubei,China)

机构地区:[1]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223 [2]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食品研究与开发》

基  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2310007、201612310004);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632);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2310030)。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10

起止页码:34-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树脂天青法研究不同极性部位对8种试验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其抗菌活性大小。结果表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而石油醚相不含黄酮。抗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醇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相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MIC均为0.625 mg/mL,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25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MIC为2.5 mg/mL。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丰富,是辣木叶抗菌的主要活性部位。

关 键 词:辣木叶  醇提物 总黄酮 抗菌活性 树脂天青  

分 类 号:TS20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